岁月中的农学韵,刘祖生:倾心奔赴茶海间 岁月留香育新人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岁月中的农学韵,刘祖生:倾心奔赴茶海间 岁月留香育新人

岁月中的农学韵

从1910年创办至今,浙江大学农学院跨越两个世纪,风雨兼程,弦歌不辍,是近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亲历者与推动者。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学院历史上,培养出了一批批农学大家,为“农业兴国”贡献了毕生心血和智慧,正是农科先贤和革命领袖们的薪火相传才有了今天的农学院。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正值建党百年盛事,继承“五四精神”之锐志的青年学子,当如百廿载年岁中灿若星辰的每一代先辈那般,守正初心,探索真理。

人物名片

刘祖生,男,1931年8月生,湖南省安化人,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著名茶学家、茶学教育和茶学育种栽培专家。曾任原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茶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先后兼任中国茶叶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茶叶学会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茶叶科学》副主编、《茶叶》期刊主编与名誉主编。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30余项。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同年其名字被载入英国剑桥出版的《世界名人录》,2001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2020年被评为“杰出中华茶人”,1991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引领学科,做学科发展的带头人

1984-1992年,刘祖生教授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连任三届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主任。他带领全系师生,开拓进取,深化教学改革,推动师资建设,从开展多层次办学、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开创校内外合作机制及建立激励机制等多方面为茶学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就适应社会需求方面,刘祖生教授秉承着“发展多层次办学”的理念,几次进京,争取商业部的支持,创办了“茶叶经济贸易干部专修科”。同时,他牵头与湖北农学院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恢复了茶学函授专科全国招生。在以刘祖生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茶学人的努力下,浙江大学茶学系在校内外的知名度显著提高。1986年,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审,成为全国第一个茶学博士点;1989年又被评为全国唯一的茶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即便退出行政岗位后,刘祖生教授仍然十分关切茶学重点学科的发展。

此外,刘祖生教授还曾受农业部委托,主持修订“茶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并首次制订“茶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同时,他在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四届(1992-2002年)学科评议组成员期间,积极参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工作,尤其是对茶学专业文理结合的学科特色作了较全面的论述,使跨行交叉学科专家对茶学学科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为我国保留与建立完整的高等茶学学科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伏案工作的刘老师

为人师表,尽心竭力培养茶学人才

自1953年于华中农学院茶叶专修科毕业后,年轻的刘祖生留校任教。1954年,华中农学院茶专科并入浙江农学院(现浙江大学农学院),他随庄晚芳教授等一起调到杭州。奋斗了四十多个春秋,刘祖生从一名普通助教成为茶学界的知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从教期间,他先后为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主讲茶树育种学、茶树栽培学等8门专业课程,累计培养本(专)科生1200余名,还有多名研究生与留学生。

执教数十载,刘祖生教授的严谨认真不仅体现在三尺讲台上,也体现在实验室和试验茶园。他在上每堂课之前,都认真撰写备课笔记,不断用新成果、新知识、新经验充实教学内容。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他要求学生准备发言提纲,鼓励学生课堂质疑。而课后他和蔼可亲,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至今仍有不少年逾花甲、甚至古稀之年的老学生,仍和他保持密切的联系。

刘祖生教授终身致力于茶学教材的建设,在编撰教材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他主编出版了《茶用香花栽培学》课程的第一本全国统编教材,获省优秀教材二等奖;他参编的全国统编教材《茶树育种学》获全国优秀教材奖。

为了表彰刘祖生教授在教学上作出的重要贡献,1989年他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荣获国家教委、人事部和全国教育工会联合颁发的奖章。在全国茶学界,他是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教师。同年,他的名字被载入英国剑桥出版的《世界名人录》。1991年7月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20年八十岁学生敬贺九十岁老师的茶饼

刘祖生教授1989年获评全国优秀教师

选育良种,为全国茶园良种化做贡献

刘祖生教授自20世纪50年代起便坚持开展茶树品种调查、选育等研究工作,他与课题组老师先后赴13个省份采集了数千份品种标本和150多份种质资源,建立了20余亩的种质资源圃。经过60余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至今已育成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10个,其中先后被审定为国家级良种5个,被认定为省级茶树良种2个,待鉴定品种3个,选育杂交新品系23个。1998年,在刘祖生教授的倡导下,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与浙江省新昌镜岭镇人民政府组建“浙东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推广无新土扦插育苗技术,繁育推广浙农系列茶树良种。镜岭镇曾一度成为我国“茶苗镇”,全镇16个村,738户农户从事茶树良种繁育,2004年苗圃面积1300亩,繁育茶苗2亿多株,浙农系列良种约占70%~80%。以刘祖生教授牵头的课题组所选育的浙农系列茶树新品种为我国茶园良种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刘老师察看良种生长状态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茶作为产业扶贫、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提升其在各地的实际繁育、推广等应用效果至关重要。20世纪70年代,刘祖生教授与茶树栽培专家童启庆教授等共同主持“茶树矮化密植”研究,经10年持续性系列研究,大面积实现了“早投产、早高产、早受益”目标。此后,1979-1981年间,实验基地接待了来自18个省 (市、区)的355批累计12436人次的现场参观学习。刘祖生教授还应邀到多个省市进行讲学,介绍并推广茶树良种矮化密植新成果,下乡进行技术指导,为山区茶农带去了致富的希望。

刘祖生、梁月荣教授等带领茶学系部分学生赴良种繁育基地参观

农民赠送刘祖生教授等的锦旗

退而不休,灌注学科思政教育

刘祖生教授自1953年3月起任教,直到年逾古稀才从教学岗位上退休(2001年)。如今刘祖生教授已经年过耄耋,仍和同学们保持密切的联系。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刘祖生教授与来自浙江大学农学院、管理学院的青年大学生开展结对活动共计50余次,交流人数达250余人次。

作为农学院茶学本科生党支部的长期结对教师,刘祖生教授依托吴觉农先生的茶学思想和他所倡导的茶人精神,常以吴老名言——“要养成科学家的头脑,宗教家的博爱,哲学家的修养,艺术家的手法,革命家的勇敢及对自然科学、文艺和社会科学的综合能力”,勉励同学们认真学习、深入研究、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做全方位素质发展的新茶人。结合庄晚芳先生的以“廉、美、和、敬”为核心的中国茶德勉励同学们培养爱国、爱民、爱茶的精神,养成清廉自守、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造福全人类的健康事业中更好地发挥茶叶科学和茶文化的独特作用。

2020年,在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建院110周年之际,刘祖生老师向同学们回忆讲述了六个年代的七个小故事,分别为50年代的“一碗暖心的荷包蛋”,60年代的 “一次特殊的开学典礼”,70年代的“一场热烈的学术争鸣”,80年代的“一场小球与大球之争”,90年代的“一面茶农赠送的珍贵锦旗”及“书记的一个电话救了一片实验茶园”,00年代的“一次难忘的茶农见面会”。刘祖生老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情节跌宕的学科故事,带同学们回顾了学科发展的峥嵘岁月,还原了艰苦条件下茶学系师生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全貌,激励了青年学子向成为一名扎根中国大地的、能担大任的新时代农科人而不断奋进。

茶叶六五级“半农半读”教育改革试点的故事

“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负责;作为专家,要对学术的尊严负责;作为学会工作者,要对社会的‘两个文明’负责;唯有如此,才能问心无愧。”

——刘祖生教授

来源:浙大农学院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